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教育教学 > 优秀论文
学校音乐教育与德育
摘要:音乐教育与德育的关系密切,教师在教学中应真正做到寓教于乐,寓理于情,以情动人,使音乐教育真正发挥陶冶情操、净化心灵的作用。
    关键词:音乐教育;审美教育;思想教育;德育
    中图分类号:G633.951    文献标识码:C    文章编号:1672—044X(2003)S0—0150—01
    艺术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之一,素质教育的实施为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,艺术教育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,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,经济的不断改善,也为学校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。艺术教育是我国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,在整个教育事业中,艺术教育是培养受教育者正确的审美观念和感受美、鉴赏美、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,它在提高人的素质方面有着其它教育学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:第一,有助于发展人的形象思维;第二,有助于
培养学生健康、丰富的感情世界;第三,有助于加强德育工作,以美辅德。音乐教育是艺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,它在学校教育中具有特殊的意义。学校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,也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。二者的目的都是要培养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优秀人才。而音乐是情感的艺术,鲜明的音乐形象生动地表现和影响着人的思想感情;音乐美感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,浸入学生的内心世界;通过审美体验的积淀,产生巨大的行为力量,因此,音乐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方式之一。良好的音乐教育不仅仅可以使学生热爱祖国、热爱生活、树立理想、陶冶情操,而且对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,也有着深远的意义。下面就音乐教育与德育作一些阐述:
    “音乐教育是通过对音响的审美因素的反应来进行的感觉教育”。学生大量的、广泛的接触音乐作品,能增进学生对音乐美的认识和理解,提高他们的鉴赏和创造能力。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感知,从而使学生在主观情感上得到审美体验,使其情感升华、心灵净化。从这方面来说,音乐教育要比任何说教来得自然和真实,现代音乐教育的目标不是培养音乐家,而是面向全体学生,通过音乐特有的形式、手段,培养出高尚、完美的追求真、善、美的现代人,这也是德育所要达到的。我国现阶段音乐教育的目标明确规定:
  丰富情感体验,使学生具有感受、表现、欣赏音乐的能力;扩大文化视野;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;促进个性的发展,培养合作意识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。弘扬民族音乐是目前音乐教育中重要的内容,使年轻一代了解、熟悉、热爱本民族的文化传统,以达到音乐教育的社会目标。
    一、音乐教育的道德教化功能
    进行政治思想教育、培养高尚道德品质,这是音乐教育的道德教化功能。
    重视发挥音乐的教育作用,我国自古已然。《乐记》上记载:“乐也者,施也”。又说:“先王之为乐也,以法治也,善则行象德矣。”这说明“乐”的作用是对人们施行教化的,“先王”制定“乐”,就是用来作为治理人民的一种方法,用得适当就能使人们的行为符合于德行的要求了。在当前,我们也应当发挥音乐“善民心”、“移风易俗”的教育作用。音乐教育有助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、集体主义教育,优秀的音乐作品是时代的号角,人民的心声。这些作品通过流畅的旋律、明快完整的节奏,真挚朴实的情感,严整冼练的结构,清新质朴的音乐风格,塑造出动人的音乐形象,它具有激动人心的感召力,对人们有很深刻的教育作用。
    音乐教育把那些高度发展的社会理性转化为生动、直观的感性形式。其蕴含的政治思想内容、伦理道德内涵,均使学生在提高音乐审美感受和音乐表现力的同时,心灵得以净  化,道德情操得到升华,人格进一步完善,达到崇高的精神境界。如:在澳门回归之际,一首《七子之歌》唤起了学生们对祖国的无限热爱,对游子回归祖国的牵挂。《太行山上》铿锵激昂的旋律,让学生重温抗日救亡歌曲,不仅使学生感受当年如火如荼的革命战争年代“母亲送儿打东洋,妻子送郎上战场”的战斗场面,而且使学生受到一次革命理想与革命传统的教育。
    二、音乐教育陶冶感情、净化心灵的作用
    寓教于乐,、寓理于情、以情动人,音乐教育起陶冶感情、净化心灵的作用。荀子《乐论》中强调了音乐的愉悦作用,他说:“乐者,乐也”《乐记》中也记载:“夫乐者乐也,人情之所不能免也。”就是认为音乐使人“快乐”,是满足感情的需要所不可缺少的,其中特别强调了音乐的愉悦作用。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也是极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,这些作品有的加深学生对祖国悠久文化历史的了解,激发民族自豪感;有的作品加深了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,对现实生活及对美好理想的向往,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。如:《春江花月夜》以优美流畅的旋律,塑造鲜明而生动的音乐形象,展现出一幅幅妩媚诱人的音画,使人心旷神怡,让你感受到唐朝诗人张若虚“滟滟随波千万里,何处春江无明月?”的感慨。《百鸟朝风》以热情欢快的旋律与百鸟和鸣之声,活泼明快的节奏,让你感受到生机勃勃的大自然景象。《二泉映月》委婉凄侧的旋律,让你感受到一位饱含人间的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内心忧伤。小提琴协奏曲《粱山伯与祝英台》是一首广为流传的中国优秀的音乐作品,以故事情节为线索,描述了粱、祝二人的真挚爱情,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愤怒的控诉与无情的鞭笞,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对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。
    另外,音乐教育还可以对不同气质类型的人进行不同的教育。如对活泼好动的人让他多听多唱(奏)比较安定庄重的乐曲,以克服其散漫的特点;对于不好动的人,可多听多唱比较活泼激昂的乐曲,以克服其保守的特点;对于容易暴躁激动的人,可多听多唱温柔和谐的乐曲,以克服其粗暴的特点;对于过分胆小温顾酌人,可多听多唱激烈雄浑的乐曲,以克服其遇事退缩的弱点。总之,音乐教育要注重情感体验,寓教于乐,寓理于乐,以情动人,使人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,在音乐体验中获得真、善、美。因为“音乐是一种毫不虚伪地反映人和人民的道德品质的语言。”
    3、对音乐教育者的要求
    二十一世纪需要全面型的高素质的人才和充满激情、正直的人。音乐教育应义不容辞地起到广泛而深远的作用,反映时代的最强音。音乐教师是音乐的重要传播者,既是教育
工作者,又是学生的引导者。要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、有文化、有道德、有纪律的懂得真、善、美的人,这对音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传统音乐教学已不适应现代音乐教育的需
要,音乐教育正面临改革,教师要跟上时代的发展,转变观念,创新教育模式,丰富教学内容,寓教于乐,寓乐于教。更要注重榜样作用,用自己“爱乐”的行为、思想去感染学生,形成正确的、良好的学习音乐的氛围。音乐教育也是随时代的发展、社会重大变革而有所突破和挖掘的,要有目的地培养和发展学生正确的世界观、人生观和道德观。当前的音乐是纷繁复杂的,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审美的眼光去面对这广阔的音乐海洋。教师要善于与学生沟通,相互学习,最终达到音乐教育的目标。
    “音乐教育除了非常注重道德和社会目的以外,必须把美的东西作为自己的目的来探究,把人教育成真和善的。”通过不同的教育手段和音乐特殊的表达方式,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永远追求真善美的人。寓德育于音乐教育之中。音乐是一种奇妙的语言,无时无刻不在抚慰着人们的心灵。真善美从音乐教育中获得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作者单位:龙岩卫校)
    参考文献:
    [1]何乾三.西方哲学家、文学、音乐家论音乐[M].北京:人民音乐出版社,1983。
    [2]爱德华•斯立克.论音乐的美[M].杨业治,译.北京:人民音乐出版社,1980。
    [3]曹理,李朴民.中学音乐教育[M].北京:光明日报出版社,1987.